农业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也是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内容。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北京坚持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选优选路径,积极推进农业中关村建设,以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四个中心”建设。
近日,2023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此次大会主题为“粮食安全与未来农业”,旨在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等一系列重要部署,促进世界农业科技交流合作,更好链接全球智慧、聚合农业科技力量,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我国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创新体系构建。
据悉,大会将于11月2日至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办。
推动农业中关村建设
建设农业中关村是北京市在深入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提出的重要任务。
早在2020年,北京就开始着力推动农业中关村建设,打造引领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的平台。此后,又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并与农业农村部、教育部等签署合作协议,农业中关村建设进入快车道并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
在发布会上,平谷区副区长刘堃介绍,近年来,农业中关村通过开展多层次的探索实践,蹚出了新路子,塑造了新动能,核心引擎初见成效,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创新环境持续优化,技术创新实现突破,已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据介绍,平谷区以北京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为载体,建立了“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的“金三角”模式,构建全球开放共享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企业孵化和国际交往平台。
按照全产业链创新需求,已吸引爱科检测、苏陀科技、中国农业大学等多个科研单位和企业入驻。目前,京瓦中心现代奶业、果业、温室园艺三个分中心已建成,具备了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孵化的基础条件。
在创新方面,中国农业大学建设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已获批立项,正大研究院、微生物国际研究院、中国农科院蔬菜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等相继落地,一批国家级、省部级研发平台,工程技术中心和院士工作站等科研资源和创新要素正在加速向农业中关村集聚。
此外,农业中关村还持续创建博士农场、科技小院。目前已创建“博士”农场117个,建设科技小院13个。
通过“揭榜挂帅、全球招商”的方式,遴选“建设+投资+运营一体化”高效设施农业建设实施主体,攻关、集成国内外高效设施先进技术和装备,已有中信建设、中铁十四局、江苏绿港、瑞雪环球等10余家龙头企业确认揭榜。
打造农业科技交流平台
经过3年多的建设,农业中关村的总体架构基本形成,进入了夯基筑台、资源导入的快速发展阶段,其吸引力、影响力都在不断增强。
“当前阶段,迫切需要搭建一个面向全球的农业科技交流平台,制造近距离、高密度的创新合作机遇和经验共享载体。”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一级巡视员马荣才表示。
2021年10月,农业农村部与北京市签署《共同打造中国·平谷农业中关村合作框架协议》,将办好农业国际国内交流活动,推动北京市与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联合举办世界农业科技大会纳入协议任务内容。
据了解,2023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以“1+4”为主体框架,将举办开幕式及主论坛,以及世界农业高校校长论坛、世界农业企业家论坛、世界农科创投论坛、国际农业交流合作论坛4场专题论坛,同期还将举行世界农业科技博览会及若干分论坛和平行论坛。
此外,本次大会将突出呈现服务建设农业强国、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亮点。
在服务建设农业强国方面,大会聚焦农业科技尖端领域并深入研讨,将发布农业中关村、北京市、全国乃至世界农业科技重大成果、重大项目等,展示现代种业、智慧农业、智能装备等领域的农业科技创新最新进展,服务国家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助力提升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的影响力,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北京方案”。
在加强产学研合作方面,本次大会将面向全球农食系统转型的机遇与挑战,结合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实际需求,邀请国内外农业产学研的顶尖代表围绕大会主题开展深入交流探讨,充分融合产业、研究、学术等各个视角的观点和智慧。
大会将与国际组织、国内外涉农高校和科研机构、知名农业企业、商会协会等深度合作,在大会期间开展丰富多样的发布、推介、交流及考察等活动。依托各方优势和资源,加快创新要素集聚,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助力农业中关村建设,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健康,打造具有全国引领作用和全球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不断增强大会的活力和影响力。
在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大会将邀请影响世界农业发展的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以及优秀的青年学生会聚一堂,共同交流探讨面向世界和未来的议题和内容,打造中国面向全球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的“窗口”和“名片”,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截至目前,大会邀请了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干事屈冬玉、世界粮食奖基金会荣誉主席Kenneth M. Quinn、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校长Arthur Mol、先正达首席执行官Erik Fyrwald等为代表的160余位国内外嘉宾。其中,国际嘉宾占比50%,涉及荷兰、英国等61个国家。
(编辑:卢志坤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