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市制定《关于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若干措施》,聚焦构建高水平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做大做强高精尖产业、激发释放消费潜能三个方面培育新动能。
在昨天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韩伟介绍,北京预计将安排超百亿政府投资,引导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集聚效应强、乘数效应高、外溢效应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快布局创新基础设施:
交叉研究平台建设最高补2亿
如果想让人工智能大模型更聪明,就需要持续为其提供强大的算力不断训练。北京上线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占国家通过备案的大模型数量的一半。“随着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本市对智能算力、高速实时信息传输需求呈指数级增长。”市发改委高技术处副处长钟楠介绍,新政加大对存量数据中心改建为算力规模达到1000P以上绿色低碳智能算力中心及重点领域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布局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算力综合供给和通信保障能力,最高给予5000万元补助支持。
对于创新基础设施,本市将全力服务保障国家实验室高质量运行,支持大科学装置和交叉研究平台建设,进一步发挥本市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加快基础性、战略性、原创性科技成果取得新突破,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企业主导建设或科研机构牵头引入市场主体建设的交叉研究平台项目,最高给予2亿元补助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超前布局高品质通信基础设施也列入政策支持范围。钟楠说,北京市卫星互联网产业基础雄厚,聚集了全国主要的核心研发单位,创新人才集聚,初步形成了规模化卫星互联网创新产业集群,构建了“南箭北星”的发展格局。下一步将重点支持在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三城一区、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重点产业集聚区等区域内加快卫星互联网发展。
对于市民关心的充电设施方面,此次政策也对大功率充电设施建设、车网互动充电设施建设项目给予工程投资30%的支持。市发改委能源处处长王壮解释,充电设施功率大,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充电速度更快,而车网互动充电设施则可实现智能有序充电或双向充放电。“细则的出台将加快推动一批示范项目落地,既可缓解新能源汽车续航焦虑,进一步提升新能源车主出行便利性,又可引导关键技术和设备更新升级。”王壮说。
多要素支撑高精尖产业:
产业用地试点“弹性年期+弹性规模”
高精尖产业是此次政策支持的重点。记者梳理发现,像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等北京的重点产业培育和能级提升将获得更多助力。政策提出:支持人工智能重点领域示范场景应用,加速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支持新型抗体、细胞与基因治疗等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关键核心部件等创新产品生产制造,加快形成产业新增长点;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支持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生产布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安全水平……“对这些领域产业化项目,本市最高给予5000万元补助支持。”韩伟说。《若干措施》的投资方向更加精准,精准支持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环节,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
“政策聚焦融合发展过程中园区和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精准发力、专项支持,拓展园区发展空间、增强产业承载力。”市发改委产业处副处长朱兴龙举例,本市将对两业融合示范园区内部的城市道路、供排水、园林绿化等设施予以全额支持,增强园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清华科学城核心区内的5条市政道路建设项目已按照政策给予支持,将为年底清华国重基地一期投用、服务保障园区对外出行提供重要支撑;房山区高端制造两业融合园区等其余4家市级园区,正在加快项目谋划实施,着力打造优质两业融合示范园区。
产业发展需要土地、空间、资金等各种要素。朱兴龙说,新政围绕用地、人才、资金等企业高度关注的领域,改革创新破解难题。其中,在产业用地方面,将试点通过“弹性年期+弹性规模”的方式实现建筑规模增容,合理配置地块兼容功能和比例,提升土地使用的灵活性;在促进腾退低效产业空间利用方面,支持腾退空间和老旧厂房再利用,为企业发展提供产业空间要素保障,最高给予5000万元补助支持;对两业融合园区内共享共用的智慧化平台及产业服务设施项目按照30%比例予以补助支持,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
“目前来看,本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5%,但科技成果转化率仍有待提升。”市发改委地区处副处长李凯透露,此次政策将支持育种创新产品产业化,支持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和提升,支持农业智能技术装备示范应用,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按照不超过项目工程投资的30%予以补助支持,单个项目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
商业公共区域提升品质:
营造“快进慢购”交通环境
今年“五一”期间,北京共接待游客约1696.6万人次,成为国内旅游最热门目的地城市;一个月后的端午假期热度不减,接待游客779.2万人次。
面对不断升温的旅游市场,本市如何加快补齐旅游基础设施短板、提升承载能力?市发改委经贸处副处长马雅男透露,本市将支持重点旅游功能区域内道路、停车等交通及配套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游客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旅游服务设施,补充标识导引、监测调度、救助救援等智慧化管理基础设施,因地制宜设置科普宣教、体育运动等群众活动设施。
商业消费空间也备受市民关注。今年,北辰荟、西北旺万象汇等大型商业综合体陆续开业,全市商业设施布局逐步完善。为推动改善商业消费空间交通组织、公共环境、智慧化应用等方面的共性问题,提升消费整体体验,新政支持实施商业消费空间公共区域品质提升项目,营造“快进慢购”的交通环境,支持高品质特色化步行街建设,鼓励商业消费空间内部改造与公共区域品质提升联动,全面增强商业消费空间综合竞争力,更好满足高品质、便利化消费需求。
会展业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此产生的住宿、商业、交通、文旅等需求对消费也具有拉动作用。此次也有一系列创新支持举措:支持现有会展场馆绿色低碳改造;完善5G分布系统建设,满足大流量、5G+8K线上线下同步办展需求;布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提升场馆运营效率;建设智慧管理平台,实现一体化、数字化管理。
目前,市发改委已会同行业主管部门研究制定相关领域配套实施细则。“后续也将会同行业主管部门组织项目征集和评审后尽快下达资金,推动一批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强的科技创新产业类项目加快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