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才培养
- 2024/09/29
- 160条评论
- 320次阅读
值此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为深化我国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研究,推进学术研究与交流国际化,5月7日-5月1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百川讲堂”邀请日本著名社会学家渡边宪正教授在我校沙河校区开展短期教学。本次讲座基于青年马克思的重要文本《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紧密围绕“马克思社会理论的生成与构造”这一核心主旨,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共产主义理论”两方面展开了18个学时的教学。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师盛福刚担任学术翻译,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文雅副教授担任主持。
课程现场
渡边教授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学术价值谈起,指出早在《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就已经开始了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必须基于这一批判性的思想脉络,进一步把握《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所完成的对费尔巴哈乃至启蒙主义根本缺陷的超越。他认为,马克思社会理论的生成及其构造有着内在的统一性,相关重要文本诸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德意志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也绝非断裂,而是内在地有机统一。他进一步结合文本,从异化概念、异化劳动、人的本质、个体性等方面详细阐述了马克思的异化论,并基于异化理论的两个谱系——劳动异化与货币异化,进一步探究马克思的异化论,向大家展示了多个生动清晰的理论图示,破解了异化理论中的疑难问题,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提升到方法论批判的高度。他还结合马克思后期在《大纲》中呈现的唯物史观,有效驳斥了国民经济学家将资本主义私有制之下的生产运动看作永久运动的谬论。他指出,《大纲》中丰富的历史思想,是一片广袤的有待学界深入犁耕的沃土。随着自然共同体的瓦解,从原始共同体的边界出现的交换关系到货币关系的绝对支配,私有制究竟是如何产生的,欧洲漫长的中世纪又是如何发展出资本主义因素的……这些问题都有待深入探求。
渡边教授认为,《手稿》中的共产主义和异化论有内在的关联,共产主义和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是相互呼应的。马克思把握了“历史变革”的理论,“历史的全部运动,即是这种共产主义现实的产生活动。”共产主义是作为“一切人的感觉的完全解放”,也是作为“积极扬弃一切异化”的共产主义。以往的启蒙主义的理论,以独立存在的普遍原理为前提,马克思则主张只有通过实践的现实变革,才能解开理论上的谜团。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批判由三个阶段构成,《手稿》是第二个阶段,据此在本质上完成了对费尔巴哈的批判,因此,《手稿》便不是以费尔巴哈的观念论为前提的著作,反而是一部批判观念论的著作。以前也一直存在一种误解,认为《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在本质上是相异的,渡边教授认为,《手稿》批判了启蒙主义的理论结构,把握住了市民社会的现实性异化,从共产主义运动和“历史的变革”这两个角度,两部著作在理论上具有内在统一性。
在场师生就教学中相关概念、青年马克思时期的异化理论与成熟时期的拜物教批判思想等与渡边教授进行了交流。
本项目受我校国际合作处2018年度中央财经大学“短期外籍教师专业教学”项目支持。